打鼓泉,在打鼓泉鄉(xiāng)境內(nèi),距桑植縣城僅15公里。千百年來,關(guān)于打鼓泉的來歷,一直流傳著一個子子孫孫永世相傳的傳說:
遠古某年,天氣干旱數(shù)月,久不下雨,打鼓泉老百姓種植的農(nóng)作物大面積失收,群眾生活特別困難。民間傳說中的一些困難,都是靠神仙和菩薩來解決的。求神仙和菩薩保佑已成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,也是老百姓寄托希望的一種方式。當時,該地人看到天不下雨,人們便央求在李家臺居住的一位道人幫忙求雨。
這位道人,江湖上都稱他叫佘老道士,是當?shù)赜忻纳竦乐黝^。佘道士不僅名氣大,而且道法深,深得一方群眾的信任。為了促使道士能出來幫忙,百姓大造輿論,社會上這么大的災情,百姓這么大的困難,還須請佘老道士顯靈威。佘老道士答應了人民的請求,選定了黃道吉日,準備進洞求仙。到了那一天,一切都準備好了后,只見佘老道士頭戴五官帽,身穿法衣,手拿司刀,在幾百群眾敲鑼打鼓,一路上歡送下,來到了入洞口。
佘老道士進洞之前向群眾招呼說:我進洞后,敲鑼打鼓一直不能停,并且要越打越起勁,其它歡送的人員要熱烈鼓掌,要讓洞里的神仙感到災民的誠意。佘老道士在進洞之前,把一雙草鞋脫在了洞外,然后手搖司刀,口念神咒口訣,進了洞。
不一會兒,只見洞外面的草鞋跳起來了,足足有幾丈多高,兩只草鞋好像在打架一樣,參加歡送的人看得非常出奇,有的人看了后笑得在地上打滾。此時,打鑼鼓的人也忘記了道士進洞時的交待,慢慢地,也停下手中的鑼鼓,一起觀看起草鞋打架的稀奇古怪事來。
道士進洞后,去得很遠,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,終于見到了洞里的神仙。佘老道士見到神仙后,一個盤腿坐在神仙面前,將凡間災情和民眾疾苦向神仙作了稟告,并請求神仙下雨。神仙聽了佘老道士的稟告,拿起令杯,用手指頭彈了一滴。
霎時,洞外一下子就陰云密布,雷電交加,慢慢地就下起雨來。此時,佘老道士見神仙僅彈了一滴雨水,心想凡間的災情那么嚴重。一滴雨水太少了,就央求神仙再多給點雨水。神仙又拿起令杯,用指頭又彈了一滴。此時洞外雨就下得更大了,頓時,小河里的水也開始漲了起來。
佘老道士心想進洞一次不容易,又一次向神仙央求,要求神仙再給一滴。這時,再也沒有聽到鑼鼓和高呼聲,神仙心想,這凡人真是不誠心,真是不知足,一怒之下,就將杯子里的水一下就倒掉了。這一下不得了,洞外洪水將洞子都封閉了,并洗垮了洞口,唯獨留下一個泉眼往外不斷冒出清泉。
佘道士正愁走不出洞去,只見神仙告訴他,要他往洞里繼續(xù)前進,不能后退。
佘老道士一共走了七天七夜,才從周家峪的一個山洞鉆出來。
佘老道士看到社會上的災情得到緩解,心里高興,于是在山上吹起了牛角??墒牵盗伺=呛髤s沒有半個人來迎接他。于是他只好朝自己家門口走回去。走到家門口,只見家里正在給自己做七天七夜的好事。佘老道士見了特別生氣,并得了一場大病,一直臥床不起,不久便去世了。
佘老道士為了黎明百姓進洞求雨,解決了災民的旱情,立下了汗馬功勞。后人為了紀念他的偉大功勞,就根據(jù)人們打鼓求雨的感人壯舉,將這個出水洞泉命名為打鼓泉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打鼓泉村伍家灣組上的那個大水井。
打鼓泉這個泉眼水量很大,水質(zhì)清涼可口,可供給李家臺、伍家臺、伍家灣這幾個組近千人的生活用水,并且吃用這個水的人,身體都很健康。
因為這個傳說比較神奇,1952年土改后,拆銷農(nóng)會,劃片分鄉(xiāng),并命名為打鼓泉鄉(xiāng)政府,下轄黃家灣、陳家院等村,1956年拆區(qū)合并后,又以打鼓泉為名稱,將5個小鄉(xiāng)合并成一個大鄉(xiāng)(廖家院、穴虎洞、趕塔、吳家院、打鼓泉),稱為打鼓泉鄉(xiāng)政府。陳家院村的麻柳溪組,就是當年打鼓泉鄉(xiāng)政府的駐地。
內(nèi)容節(jié)選自:《桑植地名典故》
編輯:錦郎